天博体育官网15年增长近两倍 我国生物物种“家底”更新5月22日,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长非常快,15年来增加了近两倍。”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2008年第一版名录中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4.9万多个,2022年达到近14万个。
马克平表示,该生物物种名录回答了“中国物种多样性有什么”的问题,它的及时更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基础科学支撑。
“生物物种名录制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学名规范性、多音字检查到分布地校验等,有着严格质量控制流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林聪田代表名录编辑组介绍,从2008年第一版名录发布至今,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与合作伙伴已发布15个年度名录。
据悉,《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经迭代更新,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其中物种125034个、种下单元13259个,包括动物部分、植物部分、真菌部分等内容。
动物部分共收录68172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63886个物种、4286个种下单元,隶属于17门51纲241目1803科13517属。其中,哺乳动物687种、鸟类1445种、爬行动物552种、两栖动物548种、鱼类4969种、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55685种。
植物部分共收录4672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39188个物种、7537个种下单元,隶属于9门17纲149目542科4480属。其中,被子植物32708种、裸子植物291种、蕨类和苔藓植物5494种。
线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16369个物种、804个种下单元,隶属于6门37纲121目351科1838属。其中,担子菌门10232种、子囊菌门5312种,其他线种。
此外,名录还包括原生动物界2566个物种及种下单元、色素界238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细菌界469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病毒80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
谈及年度新物种“增量”,林聪田介绍,2022版新名录较去年新增10343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其中,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哺乳纲、爬行纲、两栖纲进行整体更新,共新增279个物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新增7498个物种、蛛形纲新增119个物种;植物界新增794个物种;线个物种。
“用户可通过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树查询物种,也可以按区域搜索每个省份的不同物种。”林聪田表示,2022版名录还新增了数据分级系统,根据数据来源、完整度和审核流程等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从“一星”到“五星”,给每个物种的名录数据进行评估分级,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
当天的发布会还分享了2021年国内新发表物种的情况。多位专家在会上指出:“中国新物种名录收录信息的增加正在引领全球。”
蛛形纲包括蜘蛛目、蜱螨目,是中国仅次于昆虫、植物、菌物的第四大生物类群。2021年304位中外分类学者发表了源于81个国家的47新属928新种,包括来自中国的266新种,占全球新物种的34%(高于2016至2020年的平均贡献率28%)。除中国本土物种外,我国科学家还发表了缅甸、肯尼亚等14个国家的54个新种。
在2021年全球发表蜘蛛新种最多的前30位学者中,国内学者有8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枢强的贡献位居第一。当年,他和团队发现了6个新属205个新种的蜘蛛。
“65%的蜘蛛其实不会到达地面,只在树干和树冠上活动,所以用过去的方法采集不到。”李枢强说。他和团队开发的一系列新方法大幅推进了新物种的发现,例如2006年他开始研究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葫芦岛的蜘蛛时,当时的物种记录只有66种;而截至2021年底,他和团队把这个记录提高到740种。
谈及蜘蛛分类研究对社会的意义,李枢强表示,以王凤振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蜘蛛分类学家破解了美国细菌战;以宋大祥院士为代表的第二代科学家促进了对农林害虫的了解,而新一代学者通过对蜘蛛习性(如没有翅膀但能够根据磁场飞行)的深入认识,有望开辟仿生学研究的新天地。
“2000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发表220个植物新分类群,发现32个新记录。每年世界上发表植物新类群的1/10来自中国,而且没有明显的减缓趋势。”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杜诚介绍,2019年起,中国已取代巴西成为全球发表植物新物种最多的国家。
据介绍,2021年国内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42个,其中新科1个、新属11个、新种289个,发表国家级新记录62个。云南、、四川、广西等西南4省区发表新物种最多,、海南、云南、浙江和广东等省区发现物种密度最高。新分类也为保护受威胁物种提供了指南,例如其中76个物种在发表时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状态。
“随着我国对物种多样性研究投入的增加,研究队伍规模逐渐扩大,脊椎动物新物种的发现也在增加。”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介绍,2021年国内共新发表脊椎动物95种,其中新物种80种,国家新记录种15种。包括鱼类新种15种、两栖类新种28种、爬行类新种31种和新记录种10种、鸟类国家级新记录种3种,1亚种提升为种,哺乳类新种5种、新记录种2种。新增物种的分布涉及30个省区市,其中云南32种、四川11种、广西10种、7种、广东和均6种,累计占比超我国当年新增物种总数的77%。
昆虫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类群,其数量超过所有物种数量的一半,目前每年有大量物种被描述和发现。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白明介绍,2021年中国共发表昆虫新分类单元1633个,包括57个新属、2个新亚属、1574个新种及种下单元。云南省是中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2021年发现昆虫新物种数量占全国的30%。
“2021年度,中国学者在菌物分类学研究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380位中国学者参与发表了1124个菌物新名称,占全球新名称总数的近1/3(全球共发表菌物新名称3734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赵明君介绍,这些新物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而中国是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国家,共发现756种,占全球的30%。长江以南地区是我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云南省发现了248种菌物新物种,为国内之最。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这些新物种信息说明,我们不仅有能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也有能力开展中国以外区域的工作,在很多领域都有出色表现。”马克平说。
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马克平表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不仅有助于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呈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之美,而且有助于支持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促进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
据统计,自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从单机版转至线上发布至今,总下载量已超过5TB,在线万次。用户包括国家相关部委、管理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支撑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科学普及工作,对支持国家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描述的生物物种有20多万,名录中仅包含了其中的60%~70%,由于相关资料严重匮乏,类群研究专家也很少,相关工作越往后会越难。”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纪力强说天博体育官方APP。他希望未来5到10年,能够把90%~95%的“家底”摸清楚。
马克平也表示,经过15年的发展,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已建设了一支人才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骨干力量,有能力把相关工作做得更好。
他同时呼吁,积极开展基础性的分类学研究,这样名录统计工作才可能更快更好地往前推动。同时,他呼吁各省区市在全国生物名录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物种名录统计,尽可能将物种研究分布做到县一级,从而支撑物种就地保护。
以北京密云为例,林聪田介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的县域服务系统收集了大量的物种照片和动物声音模板。用户在检索相关物种时,无需填写名称,只需上传照片或声音,系统就能进行识别,从而服务物种监测和保护。
记者了解到,本年度名录编研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分类学专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