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伯锋:用数字化打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福地”

发布时间:2024-03-09 01:11:47    浏览:

[返回]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伯锋:用数字化打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福地”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网。提到野生动植物,你会想到什么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小时候看的纪录片《动物世界》。那些“大可爱”“小可爱”们,是与人类共存共生于同一个地球的邻居。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球活动主题为“连接人类与地球: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数字创新”。今天,我们邀请到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伯锋做客人民网,刘主任,欢迎您。

  主持人:刘主任,今年“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活动主题叫做“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您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刘伯锋:不管是全球活动主题还是我国活动主题,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科技正在赋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改变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管护、调查监测、物种拯救、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等。比如,开展鸟类资源保护,需要调查了解鸟类的迁徙路线,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捕捉鸟类后佩戴脚环、腿旗,再释放到大自然,通过再次观测,能够大致研判其迁徙路线。比如,我们在福建省内观测到一只繁殖地在黑龙江的鸟,说明这只鸟会从黑龙江到福建来越冬,但它会经过哪些省份以及是沿着海岸线还是山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而且这种鸟类被再次观测到的概率比较低,为了提高观测机会,就需要捕捉大量进行标记,会对鸟类造成一定伤害。如今,采用卫星跟踪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只需捕捉少量个体,佩戴上卫星跟踪器,就可以在手机上即时、准确显示鸟类的迁徙路线、停歇地。数字新时代,美好新生活,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数字科技等新技术的运用,努力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结合。

  主持人:1月29日,新修订的《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施行,105种野生动植物受重点保护。能否介绍一下收录进这批名录的“大可爱”“小可爱”们?

  刘伯锋:这次修订后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收录野生动物67种,其中陆生野生动物60种、水生野生动物7种;新制订的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野生植物38种,其中林业主管部门分工管理36种,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分工管理2种。

  刘伯锋:的确是这样的。调出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47种(类),调出原因有的是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实施更严格的保护;有的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按经济水生动物管理;另外,还有20种动植物的种群数量较多,已没有生存威胁,例如普通鸬鹚、白鹭等,予以调出,说明这些物种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增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2种,多数为模式标本或者主要分布区在福建,且数量稀少,具有重要生态、科学价值,其物种名称上就自带光环、有福建的痕迹,例如福建钝头蛇、武夷山大步甲。一些物种,如黑白飞鼠,是近年发现的福建新分布物种,数量稀少,也有必要予以重点保护。

  刘伯锋: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野生植物,均为福建省野外种群数量处于“个十百千”数量级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20多种已知的野生数量甚至少于1000株,约占名录的60%。而且,多数物种分布范围少于10个县(市、区)。永安青冈、福建绣球等8种还是福建特有种,就是说,如果在福建灭绝了,就意味着其野生种群从地球上消失了。

  刘伯锋:福建省林业局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已建成林业大数据中心,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感知平台,持续推广卫星跟踪、红外监测、无人机、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摄影摄像等技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运用,以数字化赋能智慧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一)卫星跟踪已运用于穿山甲和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跟踪监测。例如,去年泉州市观鸟学会救助了一只珍稀鸟类——黑脸琵鹭,它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去年的全球种群数是6600多只,康复放飞时为其佩戴了卫星跟踪设备,通过跟踪这只黑脸琵鹭,竟然意外发现了一个黑脸琵鹭的越冬族群,数量多达35只。

  (二)无人机已运用于鸟类调查、互花米草普查等工作。传统上,采用望远镜观测统计水鸟数量时,由于集群活动的水鸟在目镜中处于重叠状态,只能凭工作经验估计种群数量,采用无人机辅助调查,可以获取到水鸟平面分布图,大幅提升数量统计的精准度。今年1月全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到水鸟90多种,数量26万多只,为历年最高。

  (三)红外监测已广泛运用于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在夜间、森林、地形地貌复杂区域活动的野生动物的监测难题。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在野外布设野生动物红外监测设备2000多台,累计记录到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230万条(张)。福建省野生动物监测视频连续3年在央视《秘境之眼》栏目“精彩影像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四)视频监控和卫星遥感已普遍运用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资源监管体系,可以有效监测保护区内人为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行为。

  (五)摄影摄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比如,去年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人员采用长焦摄像技术在国内首次记录到“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完整生活史。再比如,以前自然保护区为了向公众展示植物资源,需要采集各种植物制作标本,这些蜡叶标本脱水后,会失去植物原本的颜色,很难辨别种类,也没有观赏性。现在采用摄影摄像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向公众展示形色多样的植物世界。

  刘伯锋:首先是数字安全问题,比如,有些动植物达人拍到珍稀动植物,喜欢在自媒体上发布,这一举动有时也会给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带来风险,很多爱好者可能蜂拥而至,从而惊扰野生动物的栖息;有些珍稀植物可能被不法分子趁机盗采。因此,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信息的发布宜慎重,建议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发布或者在发布时作些技术性处理。

  其次是技术风险问题,有些技术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对野生动物构成伤害,例如卫星跟踪设备,需要根据种类和个体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和佩戴的身体部位。因此,对技术的应用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实施。

  刘伯锋:首先要加强重要栖息地的保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博体育官方APP,保护野生动植物关键在于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需要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依法纳入生态红线实施有效监管。

  其次要加强濒危物种保护拯救,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生态修复、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等措施,促进其野外种群恢复增长,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此外要持续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引导全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公众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根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