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植物2099种野生动物489种5月22日是第二十四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市正式发布《南昌市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公报”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南昌篇章为目标,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从林业生物多样性概况、保护成效、保护工作三大块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就地保护体系、迁地保护、林业生物灾害、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完善法规政策、强化调查监测、加强执法监督、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加强合作交流等十二个方面系统阐述我市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实践和成效。
南昌自然环境优越,自古就是“襟三江而带五湖”之地,是一座物华天宝的生态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境内河湖密布天博体育官网、山林茂盛、湿地广袤,植物种类多样,动物物种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2022年11月,南昌在瑞士日内瓦《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获得“国际湿地城市”授牌认证,生态保护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据2020年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我市森林面积185.85万亩,湿地面积273万亩,草地面积7.69万亩,沙化土地面积7.91万亩。植被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自然植被共有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19个群系。同时,湿地资源优越,特色明显,南昌市作为鄱阳湖在湖城市,河湖水网发达,赣江、抚河穿城而过,象湖、艾溪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如明珠点缀,形成了“一江十河串百湖”的湿地生态格局,湿地总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3%,天然湿地保护率达56%。
此外,自1993年建立市域内首个自然保护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起,截至2023年底,全市在鄱阳湖及其支流、梅岭、峤岭、环军山湖-低丘林地区、赣抚平原地区等已建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7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1处,包括国家级2处、省级3处、县级6处;风景名胜区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森林公园9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6处、市级1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
我市境内鄱阳湖是典型的季节性湖泊,水位季节性涨落明显,呈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冬季水落滩出塑造了典型的“水域-泥滩-草洲”天然湿地水陆过渡景观,与周边丰富的人工湿地一道为数十万只候鸟提供了广袤适宜的越冬地。境内艾溪湖湿地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渔舟湾湿地公园、马兰圩花海公园、瑶湖湿地公园、象湖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凸显生态特色的公园景观,如颗颗绿宝石般镶嵌在南昌城内,76条绿道依水而建,600公里长的绿色丝带串起了一城风景。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鄱阳湖、梅岭等为重点区域,以保护内陆湖泊、河口三角洲等为代表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天然森林植被群落为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以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地网络。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小的香果树、浙江马鞍树、莎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均在保护地内得到了有效保护,植物物种受保护率达到74.6%;白鹤、东方白鹳、白枕鹤、黑鹳等珍稀野生动物均在自然保护地内受到严格保护。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南昌市70%以上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和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
植物种类多样。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查明的维管束植物有2099种,其中野生植物1726种,外来逸生、归化与入侵植物136种,常见栽培植物237种。野生植物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105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61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30种,其中林业部门分工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1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种。另外,截至2023年底,南昌市通过省级林木品种审(认)定的林木良种3个,分别是柳叶金桂、金乔红翅罗浮槭和火焰紫果槭。
动物物种丰富。截至2023年底,南昌市共有监测记录到的陆生野生动物489种,包括哺乳动物38种,鸟类387种,两栖动物26种,爬行动物38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8种,“三有”保护野生动物359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中华穿山甲、麋鹿、小灵猫、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青头潜鸭等。此外,南昌每年为数十万只水鸟提供越冬栖息地。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规范。截至2023年底,南昌市共有登记在册古树4248株,其中,一级古树495株,二级古树766株,古树2987株。所有古树全部录入了江西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日常管护和管理。同时,出台《南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组织开展“最美市树·南昌樟树王”评选活动,安义古村群千年古樟树成为央视“古树下的告白”线下落地活动点,新建区万寿宫古柏成功入围全国“双百”古树推选。
迁地保护有效推进,据了解,我市迁地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59种。市域内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植物种类最为集中,现保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4种)。南方红豆杉、闽楠、花榈木、香果树、春兰、建兰、蕙兰和多花兰等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迁地保护。南昌动物园成功建立了华南虎人工繁育种群,个体数量达39只,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的典型成功案例。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更加规范。为积极推进全市野生动物救护收容工作,我市成立了南昌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开救护站,实施南昌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转点救护能力提升项目,收容救护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近3年来,全市共接收救护并放生野生动物411只,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只,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47只。救护东方白鹳“塔生”和白鹤“小雪”的感人事迹,得到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进一步体现了南昌良好的生态形象。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我市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油茶、森林药材、林果等林业产业,积极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森林城市、乡村森林公园、森林村庄、乡村道路绿化建设,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2015年南昌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3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下辖县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16个行政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94个行政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建设乡村森林公园24个,乡村道路景观绿化和提升900余公里。
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总面积达55.52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为17.8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农达6.92万人。全市现有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
稳步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15万亩,种植品种900多个,年产各类花卉苗木达1.5亿株(盆),花卉苗木综合产值达20亿元。依托南昌优质的生态资源,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旅游新业态,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森林观光点、湿地体验点,全市建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1个。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到了5.76万亩,建有与森林旅游相关的农家乐(林家乐)115个,2023年全市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游客人数达1850万人次,收入80亿元,有力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兴生态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