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两件喜事】一处遗址一件作品

发布时间:2024-07-14 19:34:31    浏览:

[返回]

  【淮阳两件喜事】一处遗址一件作品为加强大遗址保护,切实推动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日,省文物局公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包括巩义双槐树遗址等11个项目。

  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功能,且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特定公共空间。“考古遗址要进行展示,普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为当代人所用。考古遗址公园是展示的主要方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已立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后续建设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规划和公园规划要求,切实加强遗址的保护天博TB、研究、展示和利用,在条件具备后及时报请评定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充分发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示范作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淮阳平粮台城址,一般是指平粮台古城遗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河南省淮阳区东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

  11月11日,据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消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在南京、广州两地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活动。届时,我省8件作品将应邀参加。

  为更好地展示广大民间工艺家的精品力作,发掘和培养更多民间工艺人才,中国民协举办了此次活动。大赛共收到31个省、市、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4家中国民协专委会推荐及个人自荐的参评作品1010件,经过组织专家初筛评审,共计273件作品取得现场参评资格。

  河南省8件作品入选此次初评活动,其中,赴南京展出的4件作品分别为:雕刻《观音》《花木兰》《梅香沁春》和芦苇画《亲情》;赴广州展出的4件作品分别为:雕刻《水墨兰馨》《延安颂》《坐着高铁》和刺绣《韩熙载夜宴图》。

  在淮阳,芦苇是最常见的水生植物。当地人用它编织苇席、扎芦苇扫帚,编织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也用它制作出具有淮阳特色的文化艺术品——芦苇画。

  走进淮阳金穗子芦苇画工作室,一幅幅装裱精美的芦苇画引入眼帘。画面上那泛着金泽的荷花、鲤鱼、扁舟、新月是龙湖上的美丽的风景。这些芦苇画皆出自葛磊和他的徒弟之手。

  葛磊,淮阳非遗芦苇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淮阳县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经理,祖上世代传承芦苇画,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

  葛磊以芦苇的叶、杆、花、穗为原料,经过割、晒、晾、刮、碾、烫、贴、润等三十二道工序,才能创作出一幅素洁高雅的芦苇画。前期需要先将芦苇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熨平,再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充分利用芦苇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熏蒸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熨烫是整个工序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用烙铁在芦苇杆上勾画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使之具有立体感;最后经过剪、裁、印、贴等步骤方可完成。正是这些复杂的制作,使得芦苇画的艺术价值一路飙升。

  在制作方面,葛磊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运用特制工具对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他的操作间,我们见到了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他制作芦苇画的工具。葛磊告诉我们,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自己改良的,传统的烙铁由于粗大笨重,很难将细节处理好,也不好掌握温度,他自己制作了许多像豆粒般大小的电烙铁,可以很好地掌控温度,用这些工具能将动物的羽毛、花蕊的斑点等细微末节处理得精到、完美。

  在色彩运用上,葛磊以芦苇的自然色为主色调,点缀少许明快色彩,配以红、黑之色,使画作浑然一体,韵味十足。在创作风格上,他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油画、烙画等多种画风的表现形式,创作出的画作既具有传统艺术美感,又透着现代生活气息。

  巧妙的设计加上对制作工艺的极致追求,使得葛磊的芦苇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创作的《遥思》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精品奖;《龙湖鱼》获河南省农民画展三等奖,《亲情》获河南省民间艺术精品展一等奖;系列斗方芦苇画获“中泰情长·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一等奖……葛磊与妻子一起创作的《伏羲圣迹图》,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赢得不少民俗艺术家的赞赏。他本人被评为“周口市最美非遗传承人”“周口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