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农村人小时候常见的野生植物还剩下多少?唐朝诗人王维这首《相思》,我读来格外亲切,因为老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林子中就有几棵高大的红豆树。
综合其地理指向和植物特征,老家的红豆树肯定是诗中的“红豆”,但长得如此高大,也算是比较罕见吧。
小时候,经常捡红豆籽放在火水(煤油)灯中,据说可以节省火水。未完全成熟的红豆籽,外壳未硬,也可以用线串起来当手镯,给爱美的小孩戴。
小树林被村民称为“后山”,20多年前,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乐园。里面有很多高大的古树,以呆树(鹊肾树)、榕树、红豆树、朴树为主,也有各类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和野草,当然还有各种蛇类、鸟类、昆虫等动物。
小树林只是一个缩影,小树林四周、村庄周边、更远点的山野田园,乃至整个徐闻县、雷州半岛,很多侬子人时(小时候)常见的野生植物都难以找到了。
学名刺天茄,枝上有小刺,果实球形,上面有花纹,未成熟时青绿色,熟了多呈黄橙色,不能吃。很受小伙伴欢迎,经常摘来当小球玩。
贵茄可以入药,把果实弄烂了,敷在牙痛部位,很快就能止痛。用新鲜的果实切开后擦拭,也可以治疗常见的皮肤病。另外,据说贵茄根也可以治疗一些疑难疾病。
学名苍耳,黎话“呢呐籽”的“呐”指的是“粘”。果实有很多硬刺,调皮的男生常偷偷把它粘到女生头发上,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吧。
可能你不知道,它全株都有毒(贝壳杉烯毒苷),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天博体育官网。现在这种植物也稀少了。
学名苘麻,在中国种植和利用有悠久历史,距今已有2600余年。(你以前不知道吧?)它成熟后的果实,轻轻一捏就爆出一堆籽(难怪有一句雷州童谣唱“磨兰常生籽”)。它的茎皮是制造绳索和包装用品的原料。
以前老屋西头有几株磨兰,小时候常常摘来蘸上墨水,印在白纸上,像印花画。老人也用来当纸钱的印花。
学名不详,这张图我可是几经周折才得到的。以前山坡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特别是雨后,嗖嗖嗖的生长。放牛时,常常拨出来排成整齐的一行行,晒干了当柴草。现在居然很难找到踪迹了!我常常感叹这点。
又叫喇叭花,曼陀罗花的一种,以前路边很多野生的。花全白,有绿色花萼。果实球形,有坚硬针刺,不能吃,据说吃了“醉人”。
学名不详,果实外壳有刺,熟了后会自动裂开,里面有2-3颗种子。可能外型及裂开这个特征,像母猪生崽,故得“猪姆吼籽”这个黎话名称。以前后山东边有很多野生的,现在也没有了。
学名光棍树,黎话也叫铁树。其叶子折断后,会流出白色的汁液。放牛的时候,如果牛靠近铁树,就要驱赶,防止汁液掉到牛眼里,据说或弄瞎的。
这个大家都知道,学名是“含羞草”,黎话“好搂”的意思就是害羞,并不是它“容易被搂住”哦。小孩子最喜欢用手触碰它的叶子,缩回去,过一会又张开,很神奇的样子。
现在山坡上可能还有不少含羞草,但在后山及村庄周边都难找到,总之是少了。我想,再过一段时间,它只会在花盆里供人观赏了。
学名蒺藜,黎话也叫“假好搂草”,因为两者叶子有点相似。它最明显特征就是果实有尖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
学名剑花,也称霸王花、七星剑花、龙骨花,喜欢长在田园四周的半高的“墙篱”上(用石头堆成的围墙),故俗称“爬篱花”。
爬篱花晒干后可以用来煲汤,好喝。记得我家有一块地四周长了几棵,等花朵长得差不多后,妈妈就摘回来煮汤给我们几兄弟喝。让人称奇的是,屋后有一棵呆树上也长有爬篱花,可惜后来那棵呆树被砍了。
爬篱花跟火龙果花非常相似,普通人很难分辨。它们的区别是:火龙果开花后结果,爬篱花光开花不结果。(也有人说,用火龙果花给爬篱花授粉,也能结出类似火龙果一样的果实)
学名罗勒,又叫九层塔,植株很矮,最高的也就1米左右。叶子煮饭后味有点苦,但很香,相信很多人都吃过这种饭,跟“鸽篓饭”齐名。
现在这种野生小辣椒在徐闻很难找到了!以前村里大人宰狗打牙祭,常常叫小孩子去摘青椒子来当调料,仿佛蘸上一点捣烂的青椒子,微辣之间,狗肉更加好吃了!
这种野菜以前人们很少吃,经常煮熟后用来喂猪,所以叫“猪肥菜”。近几年似乎成了绿色食品、高级食物,进了城里的高档餐厅。
学名不详,有的地方叫花姑娘,常生长在屋前屋后。熟果酸甜,不好吃(可能有人吃过,但我没吃过)。
小时候经常摘了灯笼子果实,玩腻了就拍烂,丢给鸡鸭吃。听说,现在这种果子在超市高价出售,不知道吃起来什么味道。
似乎一下子写得有点多,但如果你热爱这片红土地,是不会嫌多的吧。还有不少野生植物,我暂时找不到图片呢!
最后,重点提一种植物,黎话谐音似“捏狗”,以前在后山林子里有一些,它的叶子上有细毛,擦在身上,会让皮肤发红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