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体育五位“花神”助力武汉打造“湿地花城”在2024世界花园大会武汉会场,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精心打造的“‘湿’情‘花’意”花园,荣获“创意展品奖”。
五位“花神”古装亮相世界花园大会推介“‘湿’情‘花’意”花园。(右起:欧克芳王建强聂超仁梁玉婷章晓琴)胡宁 摄
这座建在武汉园博园展区的花园内,有五“朵”科研花卉相遇:楚樱、睡莲、湿生鸢尾、朱顶红、荚蒾。它们由该院5位“花神”联袂奉献。
“这是一次园林造景试验,我们想看看自主培育的花卉新品种集中应用,会是什么效果。”该院院长徐志文称。
记者连日采访得知,为了助力武汉打造“湿地花城”,给百姓带来更多美好体验,这5位“花神”一直在各自的花卉科研领域默默地耕耘、辛勤地付出。
欧克芳是该院高级工程师,研究睡莲育种7年,杂交培育出了7个新品种,并且全部获得国际登录证书,相当于拿到了“国际身份证”。
“火凤凰”是她培育出的第一个新品种,花色如火、瓣形似凤,在水中展翅欲飞。花色更红的“风火轮”,花朵如同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似有旋转的动态之美。
“云锦娘娘”由热带睡莲和耐寒睡莲“跨界”(业内叫“跨亚属”)杂交而成,耗费了她4年心血。“跨界”杂交难度非常大,成功率仅1%。因此,“云锦娘娘”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它不仅挺水性好,花期还比热带睡莲延长了1个多月。
给睡莲杂交授粉既细致又辛苦。盛夏时节每次授粉,欧克芳都要头顶烈日,身着水裤,站在齐膝深的水池中弯腰操作。久而久之,她落下了腰椎病、颈椎病,脸部还得了日光性皮炎。
她说,希望培育出更多、更美的睡莲新品种,不仅丰富“湿地花城”水面景观,还能为市民的阳台和花园添彩。
“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樱花!”4月28日,一些市民游客在“‘湿’情‘花’意”看到盛开的樱花,啧啧称奇。
该院高级工程师聂超仁称,现场亮相的两盆樱花叫“楚园丰后”,是他培育的楚樱系列早樱新品种之一,每年3月上旬开花。
这次世界花园大会,他首次采用花期调控技术,提前对5盆樱花进行花期调控,有3盆成功开花,花期延迟了1个半月。
“虽然只有3盆开花,但意义很大。”聂超仁说,这意味着盆栽楚樱的开花时间可以人为调控。如果准备更充分,有望将早樱花期延迟到5月份。
今年41岁的聂超仁,从事樱花科研已有10余年。为了培育樱花新品种,他带领团队成员收集保育了百余种樱花种质资源。他通过杂交授粉培育楚樱新品种,历时7年终获成功。
截至目前,聂超仁培育出的楚樱,已有5个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认定。如今,楚樱新品种已走向市场,被省内外多家单位引进种植。
聂超仁还探索研发楚樱新品种盆栽,目前已培育出数百盆。明年起,他将尝试通过出售、租摆等方式,让樱花进入寻常百姓家。
他说天博体育,“赏樱自由”不再是梦想。市民不会养樱花不要紧,可以租几盆摆在家中欣赏,等花凋谢了再还回来。
这次打造“‘湿’情‘花’意”花园,该院工程师梁玉婷贡献了9个湿生鸢尾花卉新品种,蓝色、紫色、白色、都有。
梁玉婷2017年开始研究鸢尾新品种的培育与园林应用。她深入全国各地,收集了30多种野生湿生鸢尾种质资源,使该院收集保育的鸢尾达到200余种。
今年,梁玉婷又迈出新的一步。她正将该院江夏区中试基地的一口水塘改建为鸢尾花境,准备全部种植自己培育的、已拿到国际登录证书的鸢尾新品种。眼下,部分鸢尾已经开花。
该院高级工程师王建强,为这次造园贡献了一波朱顶红,白色的花朵大如手掌。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香的,也有不香的。
王建强乐了:“哈哈。追根溯源,它们都是由朱顶红培育出来的。虽然花色不同,但都是一家人,都叫朱顶红。”
王建强说,他引种驯化的朱顶红也有好多红花品种,但没拿来。因为这座花园主色调是蓝色和白色,所以选了白花。
王建强做了7年朱顶红科研,与同事收集保育了130余个国内外朱顶红品种。然后在此基础上杂交培育朱顶红新品种。
今年,他用杂交种子播种的第一批朱顶红已开花。但还得通过无性繁殖连续观察研究3年,才能知道哪些可以申报新品种鉴定。
近年,因谐音“注定红”,号称“不浇水、不施肥也能开花”,朱顶红成了网红花卉。但市场上朱顶红种球多为进口品种,售价较高。好一点的蜡封种球,一枚售价一百五十元左右,普通品种一枚也得三四十元。
说到荚蒾,很多市民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中山公园的琼花和木绣球,大家都印象深刻。章晓琴说,荚蒾是植物学上荚蒾属植物的统称,相当于一个家族,琼花和木绣球都是荚蒾家族的一员。
“蝴蝶戏珠”由很多朵花组成一个花序,每一朵花外围有5枚洁白的花瓣,看上去如同蝴蝶的头和翅膀。
章晓琴2015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工作。她承接的第一个科研课题,就是《荚蒾属观赏植物的开发应用研究》。
2023年4月,章晓琴对武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沙湖公园等10座城市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荚蒾属植物共有11种,其中琼花分布最广。
她还了解到,我国有近百种野生荚蒾,但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的只有10余种。大量优质资源尚待开发应用。而国外有340多种荚蒾栽培品种,其中约六分之一是利用我国原生种为亲本培育而来。
经过努力,章晓琴一共收集了荚蒾属植物30余种,大部分为湖北本土野生物种。经过栽培驯化,已筛选出6种适合武汉种植的荚蒾。
在野外,荚蒾属植物多生长在山林沟谷,耐阴性较好。章晓琴发现,武汉很多公园树林下面因为光照不足,植物稀少,景色单调。
“我想把公园林下种植荚蒾、丰富园林景观作为主攻方向,为武汉打造‘湿地花城’尽一份绵薄之力。”章晓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