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TB植物学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众多学者开始注意到文化和汉语之间密切的关系。人们意识到如果不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可能造成交流障碍。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注意含有丰富文化义的词语。尤其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化词语,教师和学生都应对这些词语充分了解。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一些特殊的词汇常常可以反映出一种语言包含的文化信息。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中外文化中一些词语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这些词语便是文化词语,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①通过这些词语的文化义,人们可以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民族风俗、文化背景、等独特的文化知识。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汉语中很多植物词常被人们赋予独有的文化义。例如,中国人常常将“牡丹”奉为国花。并且由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牡丹作为“富贵、荣华、幸福”的象征。
汉语中的植物词多数含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往往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周围环境和关系密切的事物来构成对这些植物词的联想,这样就形成了植物词独有的文化义。例如人们常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指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植物大多数都凋零了,只有松柏仍然坚韧挺拔,不畏严寒。松柏被人们赋予坚韧不屈的品质,其实也是人们通过观察松柏不惧寒冷的特性而得出的联想意义。再者莲在汉语中象征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鄣钠分剩这也是从莲的生长特点得出的文化义。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汉语常用植物词的文化义。
(1)松:松树,被称为“百木之长”,所以中国人将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并且由于松树耐旱抗寒,在悬崖峭壁上也可以存活,因此它也代表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和顽强不屈的人。
(2)梅:梅花在寒冬绽放,不惧严寒。因此人们赋予它清雅俊逸的品质,常用它来比喻那些与世无争、坚守本性的君子。而且中国人也常将梅花比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例如“梅妻鹤子”。
(3)柳:柳树,是一种高大的常见乔木,姿态优美。它可以代表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又因为柳的谐音是“留”,所以古人常常在和亲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用柳条寄托不舍之情。而像“柳叶眉”和“杨柳细腰”则是用柳树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4)竹:竹子高大挺拔,俊美秀丽。在汉语中,“竹”可以代表谦虚。这是因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古人认为竹子是一种虚心的植物。又因为竹杆有节,所以竹子也是节气的象征,代表高尚的情操,比如成语中有“高风亮节”一词。除此之外,因为“竹”与“足”“祝”音接近,故而人们又将竹作为“富足”和美好祝愿的象征。
(5)菊:,是中国常见的一种观赏植物。汉语中可以象征高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还具有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久服能轻身延年”,所以因其药用价值被人们作为长寿的象征。而且菊也是隐士的象征,是因为恬淡、高洁有傲气,与传统文化中隐士的特点相同。而且往往在秋季开放,开在百花之后,不与群芳争艳,体现了一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6)桃:桃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义。首先桃花象征着爱情,人们用桃花来形容在爱情上的好运气,例如“桃花运”。此外,桃花在汉语中喻指女子娇美的面容。这是因为桃花颜色粉嫩美丽,和女子娇美的面容相似,所以人们会将它与美女联系起来,比如汉语中用“粉面桃花”“面若桃花”来形容美女的容貌。此外汉语中有“蟠桃”一词,传说王母在众神前来祝寿的时候,用蟠桃宴请诸位神仙,表示感谢。因此“桃”便有了长寿的含义,现在人们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有时也会送寿桃,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因为汉语中很多植物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义,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这些词语文化义的教授。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往往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掌握着不同的语言,对汉语的熟悉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植物词的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分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初级阶段学生,教师可以在讲授植物词语基本义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些文化义。而对中高阶段的学生,教师除了讲授植物词语基本义和文化义以外,也应向学生介绍文化义的来源,并与学生的母语和常用语言进行对比。比如在讲解“桃”时,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只介绍这种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长习性,并简单说明“桃”在汉语中可以表示“长寿”等文化义。但面对中高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讲明为何桃子可以表示长寿,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植物词语的教学时,要注意植物词语在汉语和学生母语、常用语言中有差异的地方,要侧重这些词语的教学。比如汉语中“牡丹”代表着“富贵、荣华、吉祥”,但西方一些国家中“牡丹”却是“腼腆和害羞”。再比如“莲”在汉语中象征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而在希腊神话中却指“忘忧果”。因此,在教学中对那些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义相同的词语,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词语的含义。但对那些文化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要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汉语基本的植物词后,也能理解有丰富文化义的植物词。
o论是哪一种语言,终究是要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所以对于植物词的教学也应该注意词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多向学生教授在汉语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和实用性强的植物词语,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义和文化义。而对那些生僻的、鲜为人知的词语则尽量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用汉语进行交流。
直接法是用汉语直接向学生介绍词语的基本义和文化义。有些植物词语的含义简单易懂,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的用法。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可以先用直接法向学生直接讲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其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文化义。比如在讲解汉语中的“松柏”时,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松柏在中国文化中是顽强不屈的象征,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松柏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帮助他们明白因为松柏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顺利存活,人们才会赋予它们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文化义。
因为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汉语与学生母语、常用语的异同。因为植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往往会赋予同一种植物词不一样的文化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来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词语的含义。例如“水仙”在汉语中代表着高雅,而在西方文化中却象征着傲慢和自负。教师在讲解这个词语时,可以先介绍它的基本义,然后讲解汉英文化中“水仙”具有的不同的文化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不同语言中同类植物词语的文化义,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在汉语中独有的文化义,避免学习者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产生误解。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图像和声音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感受事物。在教授植物词文化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词语的基本义和文化义。比如在讲解“桃”时,光凭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应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关于“桃”的图片和神话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桃的样子,从而知道是怎样的东西可以在汉语中表示长寿。而在介绍“柳叶眉”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柳叶的形状和人类眉毛的样子,引导学生发现柳叶和眉毛的相似处,充分掌握“柳叶眉”的含义。
在讲解植物词时,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来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介绍“菊”时,教师可以安排在重阳节的时候教授这个词语,让学生品尝酒和糕,并介绍“菊”在汉语中包含的文化义。而在讲授“竹”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因为竹子有节,汉语中竹子是有气节的象征。通过实物教学,学生可以亲自感受植物词的基本义,进而也能明白因为植物的形态等而产生的文化义。
植物,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而通过学习含有独特文化义的汉语植物词,学生也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利用独特的植物词来介绍中国文化,可以丰富汉语的词汇教学,并能够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如果没有对该语言具有的文化义有足够的了解,必然会在交流中产生问题。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要靠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分析文化差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词的含义,让学生在能用汉语进行基本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各种文化差异,从而能够用汉语进行有效地交流,传播不同的文化。
论文摘 要: 在英汉语言中,以花草树木等为喻体借物言志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就英汉植物词语中所蕴含的不同喻义进行探讨,分析中西方植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以花草树木等为喻体借物言志的现象。不同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来寄托各自的情感,同一植物在不同民族的词汇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汉语和英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分属于不同语系,虽然有些词汇字面意思相似,但在各自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柳树”和“willow”(柳树)字面意思相同,英汉语言中都有“悲伤”的意思,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却不同。“柳树”在汉语中象征由离别引起的悲伤,例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抒发的正是这种离别思念之情。而英语中的“willow”隐含“死亡”的意思,“wear the willow”指“服丧、戴孝”或“悼念死去的爱人”,在汉语中没有这种涵义。另如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赞美它为“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故人称菊花为“霜杰”;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而在西方国家中,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才送菊花。因此,西方人们对菊花赋予了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意义。
同一植物词语,在汉语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英语里却缺乏相应的联想。例如人们常说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和“花中四君子”(兰、梅、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傲雪独立,不畏严寒,一身傲骨。菊花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品行高洁。兰花生于深山之中,空谷幽香,形容清高雅洁、不入俗流的君子。竹子修长挺拔,中空有节,宁折不弯,形容清高淡泊、虚心正直的人。松树四季常青,比喻志行高洁的君子;它千年不凋,也象征长寿,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说。但是这些植物在西方国家中只不过是普通的植物,并没有汉语中类似的联想,这样就出现了文化空缺现象。这是由于中西方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植物的种类和联想意义也就各不相同。如中国南方很多地区竹子随处可见,竹子修长挺拔,中空有节,使人联想到高风亮节和谦逊好学的品质;而竹子在英国并非土生土长的植物,是舶来品,因此竹子的联想意义并不多见。汉语中“雨后春笋”用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英文中意思相近的表达有“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即由蘑菇引发的联想意义与汉语中竹笋所产生的联想一致。反之,英文中常见的“rose”(玫瑰)、“olive”(橄榄)等联想意义的习语在汉语中的缺乏,也是上述原因所致。
同样,英语中许多植物词也有其独特的联想意义,而汉语中却没有。如“clover”(三叶草)大部分由三片叶子构成,也有些由四片或六片弧瓣组成,比较少见,英美人相信“four leaf clover”(四叶草)可以给人带来好运。“lily”(百合花)在汉语中象征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而英文中“lily”表示纯白,并无爱情的联想。“paint/gild the lily ”(多此一举),相当于汉语中的“画蛇添足”。西方人有送花的习俗,用花来传情达意。很多植物的联想意义形成了系统的花语,即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无声语言。如:“red tulip”(红色郁金香)意为相信我、爱的宣言(believe me,declaration of love);“gardenia”(栀子花)表示可爱、秘密的爱(lovely,secret love);红玫瑰(red rose)代表爱情,报春花代表“永远相爱”,条纹康乃馨则表示“拒绝”。又如英语中,用植物词汇如peach(桃),daisy(雏菊),rose(玫瑰)来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形容女性红润的脸庞,但只是用植物比喻人的某种自然属性,并没有任何品德、精神的评判。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多种植物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姿态和品行,如“杏眼桃腮”、“艳若桃李”、“蒲柳之姿”、“娴静犹如花照水”、“蕙心兰质”等。总的来说,英语中虽然不乏以花草树木喻人的例子,但是远不及汉语那么丰富,所以用不同花草树木喻人是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重要区别。
本文介绍了中英文化中植物象征意义的一些现象。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中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加强对英汉植物词汇联想意义异同的研究,做好中外文化传播交流工作。
乡土植物是生态园林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对生态平衡、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要对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等,同时对园林的空间、景观等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的塑造。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环境特性,选择相对适合的种植方式,这样可以做到因地制宜,以满足城市对绿化的需求,也能够展现当地城市发展的特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以及物种转变,有着相对较高的生态适应能力,适合某一个地区种植的植物。同时,乡土植物具有相对良好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
生态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主要是在城市中,并且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与园林艺术相结合,与周围的建筑、人、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展现生态园林存在的意义。
要想充分展现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中的一些特性,就应当对乡土植物进行全面的运用,这对生态园林各个方面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运用的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乡土植物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生态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乡土植物的种类。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园林的实际条件,选择相对适合的树木和植物,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乡土植物不同的种植习性。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性,一定要保证各种植物生长的习性,从而满足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应当结合城市发展的性质和功能,这样可以起到维护作用,也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
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运用的过程中,要保证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并且应当在园林美学原理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对乡土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种植,从而营造一个自然植物景观的环境。但是,在保证乡土植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植物颜色的搭配,对生态园林空间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这样既可以保证生态植物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又提升了城市园林生态的美观性。但是,在乡土植物多样性选择的过程中,要保证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后期竞争的关系,阻挡了生态园林的发展。
色彩的搭配在生态园林设计乡土植物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颜色搭配类型可以提升生态园林工程档次,满足城市的发展。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优势,构建叶色造景、树形造景、观花造景等形式。同时,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应当对不同植物的叶色、花色、果色、花期、形状等进行了解,根据植物不同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是在颜色搭配的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植物的季节性,避免生态园林出现单一的景观颜色。另外,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花期进行搭配,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生态园林的协调性,并且针对欣赏的季节,进行相应的搭配工作,例如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等,晚春开花的蔷薇、棣棠等, 夏季开花的石榴、木槿等,这样可以充分展现生态园林的特点。
综上所述, 本文对生态园林、乡土植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要ο缤林参锏难瘛⑸彩搭配、植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提升生态园林的各项性能,贴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1]何慧君.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
[2]宋秀华.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J].安徽农学通报,2013,(08).
记者5年前采访曹长义时(详见《老曹这十年》2009.1期),他刚刚取得育种的阶段性胜利,正想要意气风发,有一番作为。可是如果要推广新品种,就必须得到有关专家的审定和认可。曹长义的育种新方法不合常规,用专家的话讲就是违背了作物的生长规律。曹长义开始四面碰壁,育种科研路走得异常艰辛。如今的曹长义,依然面临着种种困惑和难题,唯一不同的是他学会了用科研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成果,梦想越来越近……
再访曹长义,是在他位于中牟的实验基地,他正在给要带到海南育种的种子分类做档案。这其中有很多种子极其相像,肉眼极难分辨。可曹长义说,这就像辨认自家孩子一样,他能准确地知道他们的出生代号,很可惜市场却对它们一无所知。
18年来,曹长义先后用数百个植物,经过数千次的试验,基本完成了原创性基础试验,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培育出了大豆、小麦、花生、芝麻、油菜、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绿豆、棉花、红薯、辣椒、南瓜、甜瓜、西瓜、黄秋葵、烟草等几乎所有农作物种质资源1 800多个,新品系200多个。
我们在他的实验大棚里,看到他能将红薯幼苗介入到西洋参上、把芝麻幼苗介入到黄秋葵上、把小麦幼苗介入到黑土豆上、把马泡幼苗介入到甜瓜苗上……如此这般,不胜枚举。我们在他的红薯地里,和他一起刨出了很多西洋参红薯、何首乌紫薯、油菜红薯、人参紫薯……我们兴奋地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品种,不管是紫薯还是红薯都要比同类品种显得块大,产量高。曹长义边刨边感慨,这些实验薯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就拿何首乌紫薯来说,虽然遗传了何首乌的块茎外观,块茎大但外观丑陋,需要检测后,进一步的优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争取《种子法》中所说的合法权益,曹长义必须要证明他的育种方法科学、稳定、可推广应用。但专家们给予了他“伪科学”的帽子,这让他有些迷茫。为了验证,作为局外人,我特意把他的育种方式说给了学农的朋友们听,他们听完一致表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让育种目标植物和诱导植物,在不同种、不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中自由组合,实现远缘杂交诱导,从作物育种方式上讲,他已经打破了常规杂交育种的规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难怪曹长义会被冠上“弄虚作假骗项目”的“伪科学”帽子!
他说,这顶帽子在很长一段时间,让他的育种研究陷入绝境。原本支持他的人不敢支持了,投资人撤资了……他说,连农民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什么这些高学历的专家、领导面对创新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评判呢?科学精神其实就是批评与创新的精神。他开始不停地反思自己,审视和检讨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经过无数次的反省、审视和检讨之后,曹长义决定坚持自己的科研之路。他觉得“性的创新”总是要经历被质疑的过程,哥白尼、达尔文、陈景润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否定否定再否定,才有了今天的历史定论?许多伟大的创新,都曾遭受过同时代人的嘲笑与摈弃。他相信自己的育种方式是当今世界最好的!
曹长义说,这些年来,除了要继续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实验以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给种子们做鉴定,为它们谋求合法身份。“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部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部级审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实行省级审定。”这是《种子法》中明文规定的,种子要进入市场,必须经过审定,获得身份证。他说,这5年来最大的进步就是成立了“郑州市远缘诱变农业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部分成果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一些品种还进入了区试,很多领导和专家开始慢慢认可他的做法,合法之路越来越近。
在多年前采访曹长义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育种方法称作“农作物远缘嫁接诱变育种法”,也许是名字中“嫁接”一词的不准确,造成了误导,才使专家们对他的育种方法一锤定音。曹长义说,人们一听到“小麦与红薯嫁接、大豆与核桃树苗嫁接等”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瞎忽悠”,有人把这种方法看成“伪科学”,这也是一个原因。其实这种方法的本质就不是“嫁接”。为了“正名”,根据这种方法的本质属性,曹长义把这种方法改名叫“植物介入杂交诱变育种方法”。
这些年来,曹长义在接待领导、专家、学者时,总是会遇到很多他无法准确解答的质疑和建议。搞科研不是侍弄侍弄作物就可以的天博体育官方APP,曹长义开始潜心学习,总结这些年来的育种经验,搞实验、做数据、文,做真正的科研。
曹长义说,用“植物介入杂交诱变育种方法”,自然界的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得到理想改造。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作为育种目标植物;大部分植物,都可以作诱导植物;任何一个育种目标植物都可以从不同种、不同科、不同属的几乎所有植物中任意选择若干个,作诱导植物,实施“介入杂交”。这种方法的变异目标有可设计性,育种结果有可预测性,使定向培育植物新品种有了可能。
比如,用玉米诱导小麦变异,培育小麦新品种;用山药诱导大豆变异,培育大豆新品种;用何首乌诱导红薯变异,培育红薯新品种;用向日葵诱导花生变异,培育花生新品种;用人参诱导玉米变异,培育玉米新品种;用高粱诱导芝麻变异,培育芝麻新品种;用大丽花诱导棉花变异,培育棉花新品种……
曹长释说,这些其实都是将性状特点明显且易于介入操作的植物作“诱导植物”,把育种目标植物的幼苗介入到诱导植物上,同体共生50天左右,目标植物生出自生根,与诱导植物“分体”,独立成株开花结实;在此(逆境)过程中,诱导植物的某些可遗传的表型性状表观遗传至育种目标植物,育种目标植物的某些基因通过诱导被沉默或激活,改变原有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模式,获得育种目标植物原来不具有的新变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育种方法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农作物新品系、新品种。
为了方便理解植物介入杂交诱变育种方法与其他育种方法的区别和特点,曹长义还把这些理论现象有趣地形容成:嫁接杂交――夫妻,终生相守,却不能传宗接代;授粉杂交――近缘夫妻,只能近缘选择;转基因――网络恋人,自由组合,不能产生附加效应,且存安全隐患;植物介入杂交诱变――临时夫妻,短暂相处即分离。
曹长义认为,他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是造福后人的创举。就拿人参、山药、何首乌来讲,这些植物介入粮食作物后,经过遗传优选后的粮食作物将会具备药用价值。这种新的育种方法不仅能够改造植物,使人类现有的大部分食用植物营养成分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可以将人类原本不能食用的植物,变成可食用的新食材,确保营养健康。另外,利用新方法培育的新品种,产量可提高10%~100%,品质提高10%~50%,综合抗性提高10%~100%,生育期缩短3~30天,育种成本仅有常规育种方法的1%左右。一个人、一个科研组同时做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作物,克服了杂交方法一个人、一个科研组只做一个作物的局限性,育种效率,比杂交方法提高百倍以上,为农作物育种工厂化提供了科学方法和途径。
曹长义说,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种业的竞争,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育种方法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育种方法,谁就掌握了种业主动权;谁掌握了种业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未来。当今世界种业竞争激烈,世界种业列强竞争优势突出。在转基因大豆进攻面前,几年光景,我国大豆就败下阵来。倘若今天的大豆境况发生在小麦、玉米、水稻上,那么把13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就成了一句空话。中国粮食十连增后依靠新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仍有30%~50%的增产空间。中国人仅仅研究出这种方法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只有在国家主导下实现产业化,中国人才能真正掌握农业未来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端牢饭碗。
爱因斯坦曾多次重申:“从观察到理论之间除了自由创造以外,没有任何其他逻辑的通路。”曹长义觉得这是一门新学问、新学科,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用创新的思维将其形成理论基础。但他自己没有条件,无法做出生物机理证明,需要有专业科研机构中具有专门知识、独到眼光的专家们去做。曹长义分别于2009年、2014年,两次进行科技查新,并无查到世界上的同类报道。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中科院东北大豆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所、河南省科技学院的许多专家、学者在得知曹长义的研究之后,都先后同他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这种现象的生物机理,但至今均无突破性进展。曹长义说,我愿意同国内外所有志士仁人合作,进行这种方法的机理研究,希望能够早日破题,用这种方法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这些年,曹长义培育的小麦、大豆、花生、油菜新品种在农民大田试验种植捷报频传:小麦每667O产量突破700 kg,最高达750 kg;大豆每667O产量突破300 kg,高者达400 kg;花生每667O产量突破500 kg,高者达600 kg;油菜每667O产量突破200 kg,高者达225 kg。曹长义说,我的育种方法有充分的大田试验数据支撑,若不是拿不到新品种审定证书,这些数据足可以让我们的粮食产量再翻番……
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科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被定位为“修剪的园丁”、“雕刻的工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枯燥乏味,只是应付考试,缺乏兴趣,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观,它的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培养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现今研究性学习已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 本文将研究性学习充分应用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之中,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选择长沙医学院2010级药物制剂本科学生54名为实验对象,均为大一新生。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名,A组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B组为传统教学法组。
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栽种药用植物、鉴别药用植物能力,并进行相关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
1.2.2.1 传统教学法组教师根据《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按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数、教学内容、进度、教师与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完全一致,但不参与建设药用植物园、制作药用植物标本、大学生创新性课题。
1.2.2.2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①以建设药用植物园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药用植物学课程后,组织学生参与建设药用植物园,种植98 m2的中药材,主要是栽种丹参、桔梗、白术、射干、、半夏、天南星等药材。整个栽种和管理过程由学生们独自完成,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栽培的大量知识,并做好相应的生长与管理记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在上植物分类检索表查用的实验课时,即让学生从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来查找药材所对应的科、属。另外还让学生参与辨别每种药用植物的科、属、种,给每个植物做标识牌。学期结束前在药用植物园内组织现场识别植物考试,作为实验考试成绩的一部分。②以制作和修复植物标本为途径,加深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药材长出完整的植株后,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的学生制作药材标本和腊叶标本,并在校园附近采集相关的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制作。其次,组织学生整理和修复1988年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的时制作的部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③以大学生创新性课题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课余,鼓励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实验,每个课题组人数在7人左右,目前开设的课题包括:《半夏GAP规划化种植比较研究》、《半夏与天南星的微波炮制》《桔梗GAP规划化种植比较研究》、《丹参规划化种植与野生品比较研究》,为申报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做准备。
实验开始前1 d对各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进行测试,以消除误差。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科研能力4个方面的评价。①考试成绩:药用植物学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验考试进行评价,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70%,实验考试占30%。理论考试试卷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量、题型、分值、难易度两组一致。实验考试为学期结束前在药用植物园内组织现场识别植物的考试。②学习态度:采用学习态度问卷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点数尺度测量,分数为16-80分。③学习动力:采用Keller 在研究和实践中以ARCS为理论指导编制的“教材动机性问卷”(instructional material motivation survey,IMMS)[3]进行评价,共20题,分数为20-100分,分数越高则学习动力越高。④科研能力: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的成绩、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数量为指标。论文分别按省级期刊、部级期刊、核心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20-100分);竞赛成绩按校级、省级、部级以及一、二、三等奖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10-90分);主持和参与课题也按校级、省级以及第一、二、三排序,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10~60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前,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研究性学习法实验后,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学习态度、学习动力、考试成绩、科研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植物考试,作为实验考试成绩的一部分。②以制作和修复植物标本为途径,加深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药材长出完整的植株后,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的学生制作药材标本和腊叶标本,并在校园附近采集相关的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制作。其次,组织学生整理和修复1988年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的时制作的部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③以大学生创新性课题为平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课余,鼓励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实验,每个课题组人数在7人左右,目前开设的课题包括:《半夏GAP规划化种植比较研究》、《半夏与天南星的微波炮制》《桔梗GAP规划化种植比较研究》、《丹参规划化种植与野生品比较研究》,为申报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做准备。
实验开始前1 d对各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进行测试,以消除误差。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科研能力4个方面的评价。①考试成绩:药用植物学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验考试进行评价,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70%,实验考试占30%。理论考试试卷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量、题型、分值、难易度两组一致。实验考试为学期结束前在药用植物园内组织现场识别植物的考试。②学习态度:采用学习态度问卷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点数尺度测量,分数为16-80分。③学习动力:采用Keller 在研究和实践中以ARCS为理论指导编制的“教材动机性问卷”(instructional material motivation survey,IMMS)[3]进行评价,共20题,分数为20-100分,分数越高则学习动力越高。④科研能力: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的成绩、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数量为指标。论文分别按省级期刊、部级期刊、核心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20-100分);竞赛成绩按校级、省级、部级以及一、二、三等奖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10-90分);主持和参与课题也按校级、省级以及第一、二、三排序,给予不同的分数(分别为10-60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前,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研究性学习法实验后,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学习态度、学习动力、考试成绩、科研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建设药用植物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制作和修复植物标本,加深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促进了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组学生无论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科研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如研究生导师一般帮助、指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整个过程中应树立规范、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
在建设药用植物园时,需要学校有相应的场地和激励机制。另外,在制作药用植物标本和腊叶标本以及开展科学研究时,学校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相关的鼓励机制。
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主动配合,尤其是在栽种药材以及制作和修复标本时,需要做许多枯燥的体力劳动,因此,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目前高等药学院校开设课程的广度、深度、难度逐渐加大,药学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适应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理想的学习方式[6]。实践证明,研究性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但对于如何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如何创建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等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1]肖海英,冷一平,刘卫平.研究性学习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70-171.
[2]段小群,卢曦,李勇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药理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华夏医学,2010,23(5):595-596.
[3]鲍美华,李艳辉,蒋己兰.结合综合讨论的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8(1):29-31.
[4]杨北宁.外科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