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成长记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两棵丝瓜破土而出了,每棵之间仅相隔20厘米距离。它们那淡淡的嫩芽儿,虽才寸把高,却在雨后的阳光照射下,已初现主茎的雏形了。待细细的主茎长到2寸长时,我找了两根筷子长的粗铁丝,用钳子分别将每根铁丝的一头扭了个弯钩,系上塑料打包带,将粗铁丝的另一头插入每棵丝瓜旁边的土中。然后,再将塑料打包带的另一头,系住一块砖头,借助扶梯,由下往上拉直,摆放在离屋檐口向上约30厘米距离的瓦当里,为它们向上攀缘搭起了“天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丝瓜像是长了双眼睛,那游丝般的触须,像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的娇嫩小手,生怕自己走丢了似的,已经牢牢地缠上了塑料带。再细看,它们那尖尖的、伸长的“脖子”,显示出继续往上攀登的强烈。
接下来的日子里,丝瓜继续不言不语地向上攀爬,青绿色的藤蔓已长成筷子粗、叶片亦长成鹅掌大小了。待快爬到屋檐口时,我又在天井的上空拉起了三横三纵六道塑料带,组成了水平状的网架,为丝瓜的肆意延伸架起了天桥。这样做,既便于丝瓜透风,容易挂果,同时亦为了遮挡盛夏的烈日。
除了下雨,每天黄昏,我都坚持为丝瓜浇浇水。丝瓜藤日渐长粗,自爬上屋檐口后,从它们的主茎分叉出去的枝枝蔓蔓张牙舞爪地向四面延伸。有的继续向屋顶匍匐前进,稍细点的,竟随性地从瓦缝下面钻进去,像穿越隧道般再从上面的瓦缝钻出来。而大部分的藤蔓,则攀缘上了塑料带拉起的平行网架。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在你无法感知的情况下,默默进行的。
小满过后,一天清晨,发现丝瓜开花了,一朵朵娇嫩嫩、黄灿灿的花儿昂首怒放,仿佛一只只迎着朝阳吹响晨曲的金喇叭在炫耀“宝宝快出来啦”。花儿在大若手掌的绿叶陪衬下,越发显得那么鲜亮。看来,快要挂果了。然而,希望多大,失望也有多大。几乎每天清晨,总是铺了一地的花朵,就是不见果实。我不着急,就这么耐心地等吧。终于有一天,在已经爬上网架的藤蔓上看见一根长约寸把的丝瓜纽,仅此一根,身上的花低垂着还未脱落呢。每天就这么看着它渐渐长大,十天不到可以摘了,但我却没有摘。曾听母亲说过,这头生的瓜让它长老了,留着做种好。那就留着吧。孰料,这一等竟等了一个多月。其间,这根留着做种的丝瓜由青变黄再到枯槁色,已经做了“老祖”辈了,也未等来它的“弟弟妹妹”们。而农贸市场的丝瓜早已登上了居民的餐桌。不结瓜也无妨,有那满眼的绿色权当风景看吧。况且,遍布天井上空的丝瓜藤蔓形成的绿阴,在这方小天地里,已经充分发挥出它们遮挡似火骄阳的功能了。
直到七月下旬初,原以为只开花不再结果的丝瓜却出现了奇迹:在盛开的花丛中,寻寻觅觅,发现不少花朵身后竟躲藏着羞涩的瓜纽呢,一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两天后,又陆续发现不断有新的瓜纽长出来了。七天不到,一根根垂吊着的丝瓜,修长修长的、碧绿碧绿的,仿佛悬在空中的热带雨林,连空气都湿润了,令人赏心悦目,每每引来门口路过的行人驻足观看。难怪,丝瓜也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原来,作为时蔬的丝瓜竟也能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当第一批成熟的丝瓜摘下来时,后面的替补又陆续跟上来了,几乎没有断过档,两三天就可以摘下好几根成熟的丝瓜。这真是,既享了眼福,又饱了口福。除了自己吃,还分享给亲朋、邻居。他们发自内心地夸这丝瓜是地道的无公害绿色植物,口感就是不同,嫩而细腻,还有点微甜的感觉。我听了,心里不免开心。说实话,当初种下它们,主要想的是:丝瓜属于“葫芦科”攀藤植物,不但富有营养天博体育官方APP,而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用多操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抱着“玩”的心态,为业余生活增添一点乐趣而已,丝毫没有耗费我的精力、体力。虽然挂果迟了不少天,却也有迟的好处呀!不正印了一句本土歇后语“歪毛卖茼蒿——后手翘”吗!当农贸市场的露天丝瓜快要落市时,我们却吃到了这天然的绿色蔬菜。这不禁让我由衷地感叹起丝瓜那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