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阿福花科—萱草亚科(下):萱草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4:06    浏览:

[返回]

  【植物界全系列】阿福花科—萱草亚科(下):萱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Orange Daylily)是萱草亚科萱草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坡,多栽培,野外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沟湿润处。中性,喜光,耐半阴。性强健,耐寒,耐干旱。不择土壤,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

  萱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魏风》中就有记载。后来的许多植物学著作中,如《救荒本草》《花镜》《本草纲目》等多有记述。别名有鹿葱、川草花、忘郁、丹棘等。《花镜》中还首记载了重瓣首草,并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由于长期的栽培,萱草的类型极多,如叶的宽窄、质地,花的色泽,花被管的长短,花被裂片的宽窄等变异很大,不易划分,加上各地常有栽培后逸为野生的,分布区也难于判断。李时珍早就注意到,在不同土质上栽培的萱草,花的质地,色泽的深浅和花期的长短是有变化的。这是正确的。如果只根据少数栽培植株的某些差异来进行分类,则不甚可靠。林奈在发表该种时,曾说是,后来又说来自中国。他所根据的植物可能是欧洲广泛栽培的一个品种(在欧洲虽然有野生萱草,但是从未见关于果实的记载),但究竟是否自中国引去,已无从查考。在长期而又广泛栽培的情况下,要考虑到种以下多半系品种这个可能性,因而不宜轻率地定为种或变种。

  有关萱草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明代传入欧洲,在欧美国家广泛种植。古代萱草,别名众多,有“宜男草”“忘忧草”“令草”“川草花”“疗愁”“丹棘”“妓女”“萱萼”等多种称谓,民间又唤作“金针草”。

  先秦时期书体繁多,语言文字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词多字的现象时常发生。“萱”早期字形亦作“谖”“藼”“蘐”,《毛诗正义》:“谖,萱草也。一名鹿葱,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草。萱、谖字音同,观《释文》本作‘萱’,《说文》作‘藼’,又作‘蘸’,则为草名无疑。”《江文通集汇注》中有“萱草,忘忧草也”(卷四《悼室人十首》)之说。《太平御览》引《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卷九九六《百卉部》)从这些记载可看出,中国古文献中有关萱草名称的内容较为丰富,随着萱草的广泛种植,其称谓也逐渐增多。

  萱草生长适应性强,适合大面积栽培,栽植历史悠久。唐宋以后民间种植已十分普遍,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关于萱草的种植栽培很早就有记载。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萱草,处处田野有之”。《救荒本草》记载:“萱草花俗名川草花,人家园圃中多种。”《农政全书》中提到萱草“春间芽生移栽。栽宜稀,一年自稠密矣”。说明早在数百年前,中国已经普遍种植萱草且产量较高。《陕西通志》亦记载:“萱草,山中多有之。”(卷六八《物产》)萱草多生长在山坡地中,适应性极强,易于繁殖成活,栽植范围十分广泛。《本草纲目》对萱草生长时间和环境记载较为详细:“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可知萱草的播种时间为春秋两季,适宜种植在温暖地区,既喜湿也耐寒。我国古代关于萱草的记载很多,也多记录在地方志等典籍中,为现代萱草的栽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萱草的栽植地区广泛,也得益于其形态和颜色十分美观。晋夏侯湛在《忘忧草赋》中对萱草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写:“体柔性刚,蕙结兰芳。结纤根以立本兮,嘘灵渥于青云。顺阴阳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远而望之,烛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观之,晔若芙蓉鉴绿泉。萋萋翠叶,灼灼朱华。炜若珠玉之树,焕如景宿之罗。”可见萱草的姿态十分柔美、形体统一、花色艳丽。《风土记》亦记载:“其叶就地丛生,两边分垂,叶似菖蒲叶而柔弱,又似粉条儿菜叶而肥大。叶间撺葶,开金黄花,味甘无毒。根凉亦无毒。叶味甘。”对萱草的形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并记载了萱草的疗病功效。

  观赏:萱草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姿优美,可供观赏。黄花菜是代表性种类,为中国的传统蔬菜之一。园林中,可在花坛、花境、路边、疏林、草坡或岩石园中丛植、行植或片植。亦可做切花。

  营养成分:嫩叶和花蕾经晒干烹制后可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粗纤维含量平均为1.308%,花蕾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成分为蒽醌及2,5一二氢映喃酸胺衍生物,同时还含有烟酸、生物碱、皂苷和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

  食用:萱草根的采收期为5月份俱佳。黄花菜荤素皆宜,炒、炸、烧、炖汤均可,色、香、味俱佳,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佐食佳品。

  药用:根、叶可入药,药用价值教高,具有健脑和明目等功效,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黄花菜含铁量很高,对补血止血有奇效,可作为妇女补血佳品。

  萱草作为中国传统的庭院花卉,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而萱草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萱草的文化价值主要有三:一为忘忧,二为宜男,三则代指母亲。

  关于萱草忘忧的记载最早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札》中亦载:“自后人以谖草为萱草,遂起萱草忘忧之说。”萱草又名忘忧草,从上述典籍中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萱草具有忘忧的功效。实用疗效上,《本草纲目》记载萱草“苗花气味甘、性凉、无毒,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消食,利湿热。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由此可见,萱草具有治身体烦热、去湿气的药理功效,能使人心安神定,忘却暂时的烦恼与忧愁,其忘忧的意蕴也由此引申而来。

  从《诗经》的时始天博体育官方APP,“忘忧”一直是萱草的主要意蕴之一。前已述及,《诗经·卫风·伯兮》出现思妇借谖草解忧的咏叹,此后,萱草便逐渐成为人们排解忧愁的一种精神寄托,常见于历代的诗赋中,被广泛运用于抒发夫妇远隔的愁苦、羁旅他方的乡思、友朋暌违的悬念、浮云蔽日的君国之忧等意境中。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之久,在与李陵的书信往来中有诗云:“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南北时王融诗云:“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唐代白居易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的佳句。萱草忘忧的说法,历代已相沿成俗。

  宜男是萱草又一个出现较早、较重要的别名。至迟在魏晋时期,作为宜男花的萱草意象在诗文中已有体现,此后历代对萱草宜男之义的述论延续不绝。

  三国曹魏时期,曹植《宜男花颂》曰:“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晋周处《风土记》载:“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相传有孕的女子佩戴萱草,就会生下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反映了古人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对传宗接代、人丁兴旺的追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花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南朝梁元帝有《宜男草诗》云:“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唐玄宗时期,兴庆宫中栽种了多种萱草,可见在当时,萱草花已然成为宫廷内外喜闻乐见的花草植物之一。

  考古资料表明,萱草很早就被作为吉祥纹样,用于装饰美观,意为生男孩、多子。1988年,在金上京故都出土的金代齐国王墓中,墓室女主人的锦鞋和裤子上都绣有精美的萱草纹样。古人赋予萱草以深意,来表达自己求子的美好愿望。虽然孕妇佩萱草生男并不可信,但是在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古代社会,这一观念体现出萱草在花卉界的特殊地位。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古人认为萱草可种植在北堂母亲的居室,而以“萱堂”代称母亲,因此北堂又称萱堂,萱堂又可作为母亲的代称,常和“北堂”连结,“北堂植萱”引申为之情。约在唐宋时期萱草代母的意蕴最终形成,萱草于是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诗经疏义会通》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卷一二《诗类》)唐代诗人孟郊《游子》亦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远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鲜艳花色以悦亲心,或食之令母忘忧,以此希望母亲能够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恼与忧愁。诗人陈子昂在诗中亦写道:“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明代画家沈周绘有《怀萱图》赠与友人王鏊,以解友人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之情。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亦有相类似的记载:“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古人以萱草作为慈母象征,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可见萱草代母的意蕴在古代文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