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TB中华园林知多少?四大园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流。在王朝的不断更迭中,为中华民族留下来众多的历史文物。
近代对文物遗址的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护古物推广办法》,到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天博TB、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这四大名园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正德八年(1513年),御史王献臣解官回乡,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
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由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东、中、西三座园林,南部住宅一区被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
拙政园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虽是人为建筑的,但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最后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收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由乾隆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而将北京西郊的四座大型皇家园林改建而成。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其后多有荒废易主。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改建始成,更名为“寒碧山庄”,又因其主人刘恕而俗称为“刘园”。
光绪二年(1876年),官绅盛康快要告老还乡之时买下了“刘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因当时苏州城的老百姓已经习惯叫“刘园”了,于是效仿“随园”的取名法,谐音取名为“留园”。这也成为了盛家的别墅和祠堂所在地。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全园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
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维护政权稳定以及训练军队,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又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也是这二十多座行宫的中枢所在。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此避难,《中俄北京条约》等其余几个不平等条约均是在此签订。随着清王朝的衰败,避暑山庄也日渐败落。
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到2010年,才开始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全面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南部的宫殿区和宫殿北部的苑景区两部分。整体布局分区明确,景色丰富。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特色,又有北方的特点,是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而且山庄与其他皇家园林不同的是,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