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体育官方APP一盆一景一世界一匠一心一情怀!冯连生:从“跑山电工”到世界盆景大师冯连生,1949年出生,咸宁供电公司退休职工。IBC国际盆景大师、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花木盆景》杂志编委,鄂南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第一代树石盆景探索者、实践者。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评委,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评委。多次担任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大会、中国盆景精品展、中国盆景邀请展评委。
作品曾获世界园艺博览会盆景国际竞赛银奖、得亚太国际盆景大会金奖、中国海峡两岸“中华杯”精品大赛金奖、中国花博会金奖、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
香城都市报报讯(记者 刘玉关 特约记者 谌胜蓝 詹文峰)攀扎、修剪、造型……3月27日天博体育,香吾山脚下的冯连生盆景园内,咸宁供电公司退休职工冯连生正带着学生,一点点完善刚刚创作的树石盆景作品。
1970年,21岁的冯连生入职咸宁地区水电局(咸宁供电公司前身),成为咸宁电力第一代“跑山电工”。由于自幼酷爱绘画,他喜欢用业余时间摆弄盆景。1987年,小有名气的他代表湖北省电力局参加水利电力部首届盆景展。那一回,他创作的作品是《家乡小水电》。
《家乡小水电》的灵感来自咸宁温泉河上的橡皮坝。其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弥补电力缺口,咸宁地区大力发展水电,《家乡小水电》正抒发了冯连生对家乡水电事业蓬勃发展的欣喜与希望。该作品一经展出,便一举夺得金奖,并作为水利电力部唯一选送作品参加中国首届花博会,再获金奖。
1994年,冯连生的老师贺淦荪先生提出了树石盆景的理念:盆景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沿着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方向发展。
师从贺先生多年,冯连生深得老师真传。在他看来,山石盆景以石为主要素材,树木盆景以树木和植物为主要素材,而树石盆景是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自然而巧妙融合的构成形式。他认为,盆景艺术是在“第一自然”基础上的创造,“第二自然”则是将树石塑造为有审美意象的艺术品。从那时起,冯连生全身心投入到对树石盆景的研究探索中。
他的第一部树石盆景作品为《情满淦溪》。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冯连生首度尝试树木和山石盆景的融合,运用组合多变的思路,尽力塑造碧树春晓、淦水曲流的国画意境。作品完成后,参加1994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举夺得一等奖。
然而,作为一种更复杂的艺术形式,树石盆景在选材上的讲究近乎刁钻。所有石料在纹理、颜色、形态上要协调,所有树木的动感、高低也要协调。更重要的是,树和石的搭配上,要达到自然有质感的效果,树的直杆斜杆、高低疏密,石的大和小、主和辅,要巧妙搭配,最终还要实现去人工化的观感,可谓难上加难。
为了给树石盆景积累更丰富的原材料,冯连生每隔两年要去一次广西,一次要在那里住上十天半月。先在当地石材市场转悠,看到上心的石头样品,便追随到产地所在的深山,选上一车石头拖回来备用。与此同时,他继续在省内外的大山里寻找心仪的各类树种。
在丰富选材的基础上,作品的精心构思是关键。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到黄山寻找灵感,到张家界观摩山峦,他细心观察咸宁潜山的一年四季,体会淦河的生生不息。他更潜心钻研国画,阅读古诗词,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
作为一种多学科的艺术,他不断在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上下功夫。从前他的盆景对土质没有选择,现在,他懂得了不同植物需要配上酸性、中性或者沙性的土质,他甚至学会了如何将中性土变成酸性土。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尝试中,转眼到了2015年。这一年,冯连生开始了树石盆景作品《淦溪九曲》的创作。他选用的树种是三十多年前在湖北京门大洪山挖到的一颗对节白蜡。对节白蜡是湖北独有的品种,有“楚天第一节”、“植物活化石”的美称。
30多年来,这棵对节白蜡地上养三年,盆中养了五年,又入地培育二十多年,如今根盘健硕,极具动感,可以担当重任了。为了配这棵树,冯连生精挑四十年前在大幕山采到的一块龟纹石作。经过四十年的风霜洗礼,这块龟纹石已呈现古朴自然、纹理清晰的状态。经过冯连生一番精巧搭配,树与石完美融为一体。
作品一出来,树和石的完美结合让冯连生激动不已。但是,他觉得还不够,要达到盆景艺术的最佳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沉淀出更天然的状态,沉淀出去人工化的效果。这一沉淀就是三年,三年里,树和石的相互生长,结合得天衣无缝,盆景已经达到近树远山、坡地水岸、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2018年,《淦溪九曲》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盆景大师作品展,获得如潮好评。2019年4月,《淦溪九曲》入选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一举夺得银奖。习主席参加那次博览会开幕式,并陪同国际友人参观盆景展,还专门来到湖北展厅,观看了湖北的对节白蜡作品,给了冯连生及湖北盆景界极大鼓舞。
从北京回来后,冯连生继续树石盆景的创作研究。在他看来,唯有树石盆景,是盆景的最高境界,是今后中国盆景发展的大方向。
在印度尼西亚、在日本,在中国扬州和北京……冯连生参加了八届世界盆景大会。在会议期间,他和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盆景专家广泛交流,不遗余力传播中国盆景细腻、考究、古雅、写意的独特风格,传播中国盆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魅力。
“中国的风动式盆景,和中国的狂草书法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树石盆景选取的石料纹理,和中国国画艺术一脉相承。而众盆景的名称和中国的古典文学息息相关……”冯连生的讲解,把国际友人带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基因、悠久的人文历史中。
和传统文化同步滋养中国盆景的,是祖国秀美的山川。冯连生本人的作品《天门洞开》还原着张家界的景点,《青松迎客》受到黄山迎客松的启发。《淦溪九曲》是他观察家乡河流的艺术结晶。国际友人在欣赏中国盆景艺术的同时,如同游走在中国的山川河流。湖北得天独厚的对节白蜡作品受到国际同仁广泛赞誉,印尼国际盆景大会资金筹备部部长薛淑秀专门收藏了冯连生的对节白蜡作品图片。
在冯连生等中国盆景界人士的推介下,树石盆景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学习。日本盆景大师木村先生更是盛赞中国树石盆景动感流畅,自然有意境,是盆景艺术的极品。
冯连生投入更多精力的是,致力于海峡两岸盆景交流。除了参加在举办的世界盆景大会,每一年的海峡两岸盆景展,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
在与国际盆景界的交流中,冯连生也时时做一个有心人,学习借鉴他国盆景技术的长处。他发现日本的盆栽植物格外健壮,作品更具张力和生命力。经过切磋,他学习到了更先进的种植手段,比如从前当松针出现枯黄的时候,不知所措,现在他知道这是一种植物病,并且学习到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由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3年,冯连生当选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2015年,冯连生被聘为国际盆景赏石展盆景评比委员会委员。2018年,当选BCI国际盆景艺术大师。他多次担任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大会评委,连续四届担任国际盆景展评委。在国际盆景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和地位。
2月22日,来自湖南、江西、河北、江苏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的20多名学生齐聚在冯连生家中,共度新春。这些学生中,有的正在冯连生身边学习,有的已经变身盆景老板,有的是高级盆艺师。这个活动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记不清楚了,但是每年,学生们相约拜见老师,已经成了习惯。
在冯连生家中有三间房,是专门用来给学生们住的,孩子们与他和夫人同吃同住,谁也不需要交学费,把盆景艺术传承下去,是冯连生唯一的心愿。
从事盆景艺术数十年,冯连生相继担任国内外盆景界诸多重要职务。随着两鬓斑白,后继有人的使命感越来越驱使他不断寻觅新人。
2012年,在江苏常州举办的一个盆景展上,冯连生遇见了时年33岁的张志刚。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盆景很有灵气,很见功底,堪称后起之秀,值得培养。他把此想法向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建议,得到一致认同。
其后,每次和张志刚一起参加活动,他们间都会交流,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张志刚到咸宁登门拜见冯连生,两人如忘年交一般,倾心长谈。在中国盆景界老一辈盆景专家的培养下,张志刚成长迅速,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BCI国际盆景艺术大师。
在冯连生众多学生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孩子,那就是他的外孙李晨兴。1994年出生的他可以说是从小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下长大,李晨兴说,刚开始他还一直不能理解外公整天把弄的玩意儿,现在他已深刻明白盆景对外公来说的意义。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永远都是穿着解放鞋,骑着个自行车,早出晚归,甚至一出门两三天,就是为了寻‘宝贝’。”李晨兴说,外公现在年纪大了,有的时候已经干不动了,他会守护好外公的盆景园,因为这是外公毕生的心血,他一定会守护好。
在担任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评委期间,他尽职尽责,为挑选中国盆景事业最优秀的人才鞠躬尽瘁。
“从精心挑选作品到布展,每次都要历时一年时间准备。”冯连生说。盆景展期间,冯连生还带着学生亲自示范,表演盆景制作。 如此费时费心,只为让市民欣赏到更丰富、更优秀的作品,让盆景艺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从咸宁出发,冯连生的盆景制作示范、专业点评走向更远的地方、更大的范围。在山东日照、在四川成都、在湖北仙桃……他连续担任“中国杯”盆景大赛评委、中国精品盆景展评委,他一场接一场地参加活动,一场接一场地现场示范,将精湛技艺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盆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冯连生主动承担责任,为盆景的传播与传承倾心奔走。
咫尺之内, 而瞻万里之遥; 方寸之中, 乃辨千寻之峻。正所谓学海无涯,在盆景艺术的世界,冯连生还在不断探索,攀向新的高峰。在发扬光大盆景艺术的路上,他正一往无前。